您当前的位置:手机观察网资讯正文

两毛钱一条你的个人隐私信息在被谁贱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25 05:22:34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新生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有一个蛮荒时代,那么我们正真看到互联网金融在被充分运用之后,我们的隐私也遭到史无前例的挑战。

其实,工具或者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主要看技术使用者是如何去使用。

比如说,网络爬虫技术,作为一个自动抓取网络数据的程序,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技术使用者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去“爬”,“爬”到的数据也没有加密的话,就会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

1、APP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骚扰电话”“电信诈骗”等,大多源于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即使,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会设置反爬虫机制,但对很多用户来说,也是形同虚设。

根据中消协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根本原因就是APP经营者未经授权收集个人隐私信息和故意泄露信息。

而中消协的另一份有关《100款APP个人隐私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更让人触目惊心,被评测的100款APP中,多达91款存在过度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问题,典型方式包括:隐蔽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误导用户同意,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

以上的每一条,都已经涉及到侵犯公民隐私了。但这在互金风控圈看来,或许还只是小儿科,他们更隐蔽的手段是,通过下载一个贷款APP,薅光你的通讯录。

根据媒体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贷款APP,一旦用户下载,首次打开时,对屏幕上弹出的“隐私访问权限”,选择同意的话,用户的的通信录、通话记录、短信、照片等,都会被贷款公司爬个遍。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有些公司直接把借款用户的通讯录,以两毛钱一条的价格贩卖给催收公司。当然了,这种贩卖个人隐私信息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互金领域,整个大数据行业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处在“野蛮生长”的状态中。

此前,“大数据行业第一股”——数据堂员工贩卖公民信息案轰动全国,这家公司在过去8个月内,日均传输公民个人隐私信息超过1亿3千万余条,累计传输数据压缩后达4000G左右。之后,又有巧达科技被曝出贩卖8亿份个人简历。

2、丰富“供养”正被堵死

在这种行业氛围下,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尤其是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得益于这种丰富大数据的“供养”。

但眼下,这种丰富的“供养”正在被堵死。12月4日,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在发布《公安机关开展APP违法采集个人隐私信息集中整治》一文中称,自2019年11月以来,公安部门便加大了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信息违法犯罪力度,并对违法违规采集个人隐私信息的APP进行集中整治,查处整改100款违法违规APP及其运营的互联网企业。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就出台了有关网络运营者采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规定。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隐私信息;也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隐私信息;而对于被收集者同意的,网络运营方也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对此,大多数运营方确实会在协议中注明对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使用用途,但很少有运营者会提及,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会被商业化输出。

所以啊,就算数据被称为未来时代的“石油”,但它一旦触碰到公民隐私,那它所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就不得不提醒我们警惕了。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编辑:戈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