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手机观察网资讯正文

纸质笔记也可所以活的笔记形象笔EverPEN众测陈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3-23 18:47:28  阅读:8574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本文作者为众测用户@士官长,首发于糖纸众测。

首先感谢糖纸众测的体验机会

我们来看印象笔记的首款智能硬件产品,印象笔 EverPEN。印象笔记?对的,就是你认识的那个很绿的笔记。

这次,印象笔记让你真的有一本可以用「印象笔」记的「印象笔记」。

外观设计

收到快递,开箱。打开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干干净净方方正正的墨绿色大盒子,右侧醒目的 EverPEN 标志。拉开绿色半透明外壳后,到翻开即可看见全部内容:左侧是笔记本,右侧是印象笔以及配件。整个包装从内到外都是以黑色和绿色搭配,很契合印象笔记的色彩风格。

拿出我们的主角,印象笔和印象智能本。我们首先来看印象笔。外观来看和普通的笔并没什么两样,简洁的圆柱笔身,仿金属的质感。由于是智能笔,内部结构必然更为复杂,电池等元件也会对重量造成明显影响。可能是考虑到了该因素,印象笔的笔杆用了航空铝材,并且重量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头重脚轻等现象,20g 左右的重量也没有明显的压手感。

印象笔的体积并不大,为了直观一点,用我的 LAMY 小黄人简单对比一下长短和粗细。

突然发现笔尾部位置是一个 Micro USB 2.0 插口,觉得此笔并不简单。不必纠结于接口,又不是纯粹的数码产品,仅充电我们就不要强求 Type C 啦。拔开笔帽后,尾部立即亮起了指示灯。EverPEN,启动!

当笔尖受到压力时,能够正常的看到笔尖旁边的红外摄像头开始工作,肉眼看不见,但手机摄像头能看得到。

在草稿纸上试了一下,确认了这是一支可以正常写字的笔(手动狗头),另外,包装内的小盒子里附带了几只可替换的笔芯和一根充电线。笔芯是特殊定制的,每根笔芯可以连续书写 27 页 B5 纸张,可以单独购买。

接下来看印象智能本。整个本本大约是 A5 大小,封面为 PU 材质,有印象笔记元素的压印。

印象本有 200 多页,前半是方格页,后半为空白页,纸张为 80g 欧威斯纸,纸质还不错。纸张粗略看上去呈浅灰色,放大再放大,能够正常的看到每一页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定位点。印象笔正是通过这些定位点来识别并记录笔迹的。有一个小细节值得一提,本子的封底有一个朝里开口的纸袋,可以方便地在本子里夹一些零散的单据等,设计十分人性化。

连接情况

打开笔帽或让笔尖书写受力,笔 LED 白灯长亮,进入可连接模式。App 端在侧边栏中找到印象笔,进入即可新建笔记本,连接印象笔。这个连接速度比我预想得要快,几乎在拔开笔帽之后立刻显示出来,选中后就立即连接成功了。在绑定了印象笔之后,连接与断开连接,几乎就是与笔帽的开合相一致。

连接成功后,App 上会显示电池余量和存储余量。电池约一个半小时充满,充满电可以连续书写 8 小时,待机时间能够达到 100 天以上。印象笔正常书写即可,-40 到 45 度都可以识别,基本上不用特别在意书写姿势,在本子页面的边缘也没有盲区。

连接采用了低功耗蓝牙 5.0BLE 传输,另外笔头帧速率能够达到 200FPS,加上本子上的密密麻麻的定位点,App 端实时显示出的印象笔笔迹看起来很顺畅。印象笔有 1024 阶压力感应,但感知不如电子屏幕上的那些笔那样明显,毕竟这个笔迹是笔尖物理写出来的,与电子屏幕上的表现并不能等同,但可以说对笔迹的识别处理有相当程度上的辅助作用。

App 端的页码也是和实际本子的页码同步的,在到翻开新的一页书写后,自动调整到新的一页过去。除了保存笔记内容之外,还可以预览整个页面笔记的动态视频,并快速播放。

识别效果

印象笔的笔迹记录比较准确,与原始笔迹的差距很小,即使写得很小的文字或字母也可以记录下来, 虽然无法达到精确制图的要求,但是这个精度足够日常笔记的记录。我尽可能地复现了一下上学时记的笔记的样子,大大小小的各种字母和公式,歪歪扭扭的文字,有时还要画图,甚至写着写着就写到边缘上去。 从结果来看,整体的笔迹记录可圈可点,面对复杂的情况依然表现很稳。

App 上除了可以实时同步记录之外,还可以保存为图像或者 OCR 识别文本保存到印象笔记。保存当前页为图像后,我们从相册找到该图片以查看。保存的图为 png 格式,1163*1824 的分辨率哪怕二次打印的话清晰度也足够了。如下图是上面笔记在 app 端保存的 png 图片。

下面我们再来看 OCR 识别文本情况。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汉字+字母+公式+图像就已经是困难级别了,尤其是面对多语言文本同时处理,准确度更是陡降。然而现在,以上内容全部是手写,这难度已达到地狱级别了,面对如此复杂的页面内容,恐怕要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识别才能应对。由于识别结果的画面惨不忍睹,我们降低一点难度,一句中文一句英文一句日文,字体为士官长体(手动狗头)。能够准确的看出,中文识别基本不成问题,但它似乎不认识手写体的英文字母,而且连写也会让识别率下降。要知道,英文真的连写起来要比汉字难认得多。至于日语,被当成汉字识别了。

此处略总结一下,出色的笔迹识别为图像保存提供了支撑,但 OCR 识别还有待加强:只能应对流排文本,写汉字可以,英文勉强,其他语言就别凑热闹了。目前来看,OCR 暂时算是个小缺憾吧,期待后期能够优化一下识别效果就更好了。话说回来,既然都手写记录了,我是不想再把它变成冷冰冰的打印体文字。

使用场景

关于印象笔的使用场景能够说是很广泛,你可以把它本身就当作是普普通通的笔和本再加上一个同步的电子版,并且超长时间的续航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电量问题,所以并没什么局限性,相反,印象笔的功能更为很多场景带来体验加成。印象智能本的体积也并不大,普通规格笔记本大小,便携性也不成问题。

比如,你可以把印象笔记本作为办公的会议记录本。我拿一个情景举例:突然老板跟你说到之前开会的内容,而你恰巧又忘记了并且没有把笔记本带在身边,这样一个时间段你可以打开印象笔记 app,直接查看到之前同步好了的内容记录。

你还可以用印象笔做课堂笔记,由于印象笔的笔迹定位准确度很好,就如昨天的试验一样,哪怕是复杂的公式,大大小小的字母还带角标这些都不成问题。

甚至,你还可以用印象笔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虽然没有印象笔丰富的颜色而且不可擦除,但线条草稿等还是可以胜任的,并且在 app 上你可以预览到自己写写画画过程的视频,尤其在完成一页内容后,回顾一下这些图画是怎样一笔笔勾勒出来的,收获满满的成就感。预览视频还可以加速播放,一倍两倍四倍十倍,这个小细节的处理给使用体验提升了不少。如果同时支持视频导出就更完美了。

存储同步

如今大家几乎都是同时拥有多个设备,不同设备之间信息的更新同步也显得特别的重要。印象笔记 app 本身的多端同步很方便(这也是我使用印象笔记的原因之一),而印象笔的书写内容可以直接在移动端把当前页保存为笔记,在 Windows 桌面应用程序里能够正常的看到「印象笔」笔记本一栏。如此一来,在用电脑工作的时候,也不至于匆匆忙忙翻起实体的印象本了,直接打开印象笔记应用即可查看笔记本中的内容。

除了实时同步以外,印象笔采取了离线储存这种方式,使其可用性大大提升,避免了因为连接情况的意外而造成电子版笔记支离破碎的情况。但离线储存不止于此,你可以一直在离线的情况下写写写,32M 存储空间对这种使用环境来说足够了。

当存储空间不足的时候印象笔尾部的指示灯会通过闪烁黄色的方式提醒你该去同步了。同步的时候会闪烁紫色指示灯,整个同步过程大约十几秒几十秒的样子。最后温馨提示,同步的时候不要书写,这么短的时间等一下就好啦。

结语

任何一个人都记录过无数本笔记。伴随着一本本笔记消失的,可能是夜以继日的学习记录,可能是偶得的灵感,也可能是没来得及完成的计划安排,然后这一行行文字以及背后的故事只能在时间的流逝中选择性遗忘。而印象笔带给了我们一种可能,当你打开应用程序后,那些笔记清晰完整地呈现在你眼前,而非仅仅存在于支离破碎的记忆里。

印象笔并不是一个新产物,甚至也许并不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子化笔记的解决方案,但它在同类型产品里无疑是一个佼佼者,更可能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目前来讲,纸质书写的体验绝不是电子屏幕可以取代的,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同时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没有电子同步备份,印象笔 EverPEN 做到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